高通量通信卫星(HTS,High Throughput Satellite),也称高吞吐量通信卫星,是相对于使用相同频率资源的传统通信卫星而言的,主要技术特征包括多点波束、频率复用、高波束增益等。
HTS可提供比常规通信卫星高出数倍甚至数十倍的容量,传统通信卫星容量不到10吉比特每秒(Gbit/s),HTS容量可达几十吉比特每秒到上百吉比特每秒。
按轨道划分,HTS卫星分为地球同步静止轨道(GEO)和非静止轨道两种类型,当前在轨应用的HTS卫星以GEO居多。
2023年2月23日晚间,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将中星26号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意味着安全可靠、覆盖更广的信息传输手段将向边远地区延伸。
本次发射的中星26号卫星是我国首颗超百Gbps容量高通量卫星,卫星将定点于东经125度轨位。该星交付后,将由航天科技集团中国卫通公司负责运营管理。
中星26号卫星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东方红四号增强型卫星平台。该卫星是国家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是满足卫星互联网及通信传输要求的新一代高通量通信卫星。
中星26号卫星将与中国卫通现有的中星16号卫星、中星19号卫星两颗高通量卫星共同为用户提供高速的专网通信和卫星互联网接入等服务,为边远地区提供安全可靠、覆盖更广的信息传输手段,进一步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并有效满足空中旅行与远航中对于宽带通信的巨大需求,在为国家数字经济发展筑牢基础网络能力的同时,也为卫星互联网业务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新商业模式。
传统卫星普遍使用4-8GHz的C波段,频率较低且太过拥挤。而高通量通信卫星,广泛使用Ku波段(12-18GHz)和Ka波段(27-40GHz),所以高通量卫星的带宽能力比传统卫星(低通量,1-2Gbps以内)多了几倍甚至几十倍。中星26号卫星所使用的Ka全频带提供馈电传输以及用户链路通信,创新性设计星地一体备份环机制,为用户提供高更可靠的卫星互联网接入,服务水平相当于第二代高通量卫星,能够支持使用最小便携式终端天线0.45米、机载终端0.45米、船载终端0.45米等典型终端。据中星26号卫星总指挥魏强介绍,2022年底,四川航空部分空客A320飞机上安装了Viasat机载互联网设备,这些飞机已通过该设备连接到以中星16号卫星为主的Ka频段卫星网络,为乘客提供机载互联网服务。目前,中国卫通正在积极开展我国第三代高通量卫星的论证,该卫星容量超过300Gbps,将覆盖我国国土及“一带一路”区域,能够大幅提高我国高通量卫星容量,并推动我国卫星互联网业务的国际化工作进入新阶段。